印刷中常见墨杠的特点及其排除方法
印刷中常见墨杠的特点及其排除方法
印刷中常见墨杠的特点及其排除方法
墨杠问题出现在印刷中。墨杠是胶印生产中难以解决的一种故障。大多数操作人员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,原因很多。因此,墨杠故障的鉴定不仅要灵活运用观察、思考和判断,还要有较高的技术基础和操作技能。例如,当你得到一个有问题的印刷品时,你应该首先观察墨杠的特点,如厚度、数量、位置和距离,然后根据特点分析原因,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。根据生产实践,简要介绍常用墨杠的特点及其排除方法。
1/等距宽墨杠
这种故障的特点是墨杠间距等于齿轮间距,主要是由于辊齿轮磨损严重造成的。齿轮磨尖,侧间隙扩大,啮合不准确,产生振动现象,导致接触面摩擦滑动,形成墨杠。排除方法如下:
①更换新齿轮;
②若条件允许,中心距可适当缩小,齿轮啮合较紧,使侧隙达到0.10mm但要避免顶齿事故;
③改变垫层软包里,合理调整印刷辊与橡胶辊之间的压力:压缩不超过0.10~0.15mm;橡胶辊与压印辊之间的压力:压缩量不超过0.15~0.20mm。
2/嘴里有几个等距宽的墨杠
胶印机使用一段时间以后,滚筒轴头和轴套会不可避免地磨损,叼口受压后立即产生离让,引起滑动摩擦产生墨杠,磨损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叼口重影。排除方法如下:
①更换新轴套;
②橡皮布内垫衬纸时,叼口处垫成梯形,以减少叼口合压时产生的撞击力。
3/墨杠固定区域
这种故障是由于印刷辊与橡胶辊之间的压力过大,橡胶布在挤压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摩擦滑动,导致网络变形,形成油墨杆,如何识别两个辊之间的压力过大,明显的特点是压力砰声,一般印刷到5000张后,印刷表面会发光。排除方法如下:
①印刷和橡胶布的衬垫应数据化,印刷衬垫的厚度应掌握在标准值上±0.02mm在内部,橡胶布衬垫的厚度应尽可能达到理想的压力,即印刷辊与橡胶辊之间的压力不得超过0.10~0.15mm;橡胶辊与压印辊之间的压力不得超过0.15~0.20mm;
②如果按上述数据进行垫层时感觉压力不够,不要盲目向橡胶布添加垫层,应检查辊的中心距离是否发生变化。检查中心距离的简单方法是用保险丝在滚动枕头上滚动一个值,如果两端不同0.03mm上述说明中心距变化,应进行复测,然后校正到标准值,使两端保持一致;
③如果固定区域只有一个墨杠,应尽快检查齿隙中是否嵌入硬物。此外,需要每周定期清洁和维护一次,检查和清洁齿轮。
4/不固定墨杠
这种故障是由于油墨辊对布局的压力过大,导致整个油墨辊在印刷版的嘴边滑动跳跃,从而在布局的其他部分形成不固定的油墨棒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油墨棒会有轻有重,并可能移动位置。排除方法如下:
①将4个墨辊落下,使其压杆宽度按前后顺序达到6mm、5mm、5mm、4mm,保持两端压杆宽度一致;
②更换老化发光的墨辊,如直径允许,可研磨一次;
③注意解决着墨辊的橡胶硬化问题,其硬度越高,对排除墨杠问题越不利,一般应保持肖氏硬度25~30;
④如果产生单侧墨杠,也可能是由于墨辊与串墨辊之间的压力过大造成的。此时,首先纠正墨辊与串墨辊之间的压力,然后检查布局上的压力,并逐步调整。